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手机:15903722568(安阳)
网址:www.zhdjwh.com
邮箱:zhdjwh@163.com 906743692@qq.com
地址:安阳市文峰区凯旋大厦7楼707号

周易文化知识

更新时间:2016-02-18 | 点击次数:575 次 | 编辑:华夏道院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周易基本符号知识连载(三)
  上期我给大家简要讲解了两仪基本概念,本期解释四象的基本内容。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卦形上的体现,就是两仪的一极阳爻上分别再生一阳或一阴,这样就形成“==”既老阳(又叫太阳);“==”即少阴;两仪的另一极阴爻上再分别生出一阳一阴,从而形成“==”少阳.“==”老阴(太阴)。按照同样的原理,四象生八卦,也就是四象的进一步再生阴阳,发生变化,从而生成八卦。
  所谓"四象",或说象征春夏秋冬,或金木水火,或东南西北,或阴阳刚柔,实际上是在阴阳基础生出的新的阴阳,象征阴阳的进一步变化。
  周易文化源流与周易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释文:
  大啊,乾元!万物由此开始资生,并统属于天。行云布雨,风调雨顺,万物流行,生长茂盛。日落日出,秋时万物成熟,随时驾驭六龙管理着天下。天道生育化生万物,万物入冬而形气定,保持成全四时风调雨顺、寒暑适宜的自然景象,应该持之以恒。乾阳生出万物,天下皆得安宁。
  体现了大自然运行规律的自然观和宇宙观。
  爻辞释文:
  初九:潜龙,勿用。每卦有六爻,从下向上排列,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其中初九、九二为地道,九三、九四为人道,九五、上九为天道。初九是六爻中第一爻,潜龙是潜伏的龙,勿用是不用。龙是古代一种神奇的动物,常喻指历代皇帝和君主,龙的图案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的图腾。此爻意思是潜伏的龙不用有所作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龙出现在田野上,有利于显现大德之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就是有道德修养之人。乾乾就是不停息地进取。夕指夜晚。惕为忧惧。若为如,样子。厉为危险。咎为灾祸。大意为君子终日不停息地进取,夜晚保持警惕,虽有危险但无灾祸。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就是有时跳跃在深渊里,没有灾祸。意为随时进退,无灾祸。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腾在九五之尊的天上,有利于显现君子之大德。
  上九:亢龙有悔。龙亢进而致悔恨。意为物极必反。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释文: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天德,不居首,不居功,是很吉利的。
  坤卦:
  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爻辞: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卦辞卦义 :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坤以地为象,以顺为义.故能像雌马一样守持正固,与“天”很好地配合,能开创化生万物,并使之元始.亨通。地以承天.阴以阳为主。坤德在于“柔顺”,“居后”。因此.抢先居首必失败,守持正固,随主之后必得利。途径正确则得助,途径错误则失助,只要安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爻词爻义 :
  初六:履霜.坚冰至。“初六”位于六阴爻最下边,似阴气开始凝积。由此可预示着坚冰将至。即见微知著。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二”柔顺中正,所禀坤德至厚,所变动趋向正直、端方.美德充沛,所行易成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三”失正.多有艰难。但蕴含美德可以恪守正道,谨守臣职.虽不成功,但结局还是好。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四”不中.处位不利。但得正,有谦退自守,慎而又慎之象.故能处处收敛.谨言慎行。这样虽然得不到赞誉,但也不致惹害受损。
  六五:黄裳.元吉。
  “六五”柔中,为本卦卦主,居尊位,其德谦下。非常吉祥。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处坤之极,阴气至盛,阴极返阳,二气交互和合,像两条龙在野地相斗.滴下青黄色的血液。即阴极有凶险。
  用六:利永贞。“用六”六爻皆阴,阴极则返阳,所以坤柔而能刚.利于永久守持正固。
  彖传
  《彖传》亦称《彖》《彖辞》,用以说明《易经》各卦之义,专门解释卦名、卦象、卦辞,阐释一卦之义。 《彖传》的思想十分丰富而深刻,反映了作者的自然观、政治观和人生观。
  《彖传》举例:
  坤卦,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释文:
  讲到坤卦的开始,是伟大的地道,天下万物在顺应天道的前提下靠大地生长。坤有大地载物之德,广大无边,包容万品万物,皆得以柔顺亨通。牝马与大地同类,可以通行无阻,柔顺端正,周行上下,无不吉利。君子有所追求向往,先要经历一番困惑、迷惘,然后才能找到要追随的主人,才能吉祥。在西南能得到朋友,和同类一起行动。在东北则失去朋友,但最终还是吉祥的,只要安安稳稳地坚守地道,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吉祥的。
  象传
  《象传》又称《象》。《象传》分为《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六十四条,分别解释《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义。 《小象传》三百八十六条,分别解释六十四卦每一卦的爻辞和用辞。
  象传举例:
  阐释乾卦之卦名卦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阐释坤卦之卦名卦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文:
  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因此而效法天道,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发奋自强,奋斗不息。大地宽阔厚重,乘载万物,君子应当仿效大地的厚德,胸怀宽阔,包容万物,担当重任。
  文言传
  《文言传》又称为《文言》,是专门修饰乾坤两卦,也是解释乾坤两卦的卦爻辞的。
  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释文:元是善举之首;亨是美好的会合;利是正义的中和;贞是事业的骨干。君子身体力行,仁德足以领导民众,美好的会合完全合乎礼仪,利益万物完全合乎正义,忠贞坚定足以成就事业。君子具备这样四种美德,就是“乾:元亨,利贞”。
  系辞传
  《系辞传》亦名《系辞》,是《周易》的整体概论,阐释《周易》的哲学意义。它的出现,使《易经》由卜筮成为哲学理论,其性质发生了质的改变,是中国哲学史上一篇重要论文。《系辞》原文分上下两篇,没有分章,朱熹《周易本义》把《系辞传》分为上下两传,上传分十二章,下传分十二章。
  系辞举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释文:易与天地为准则,包含天地间的一切道理,所以能够普遍包罗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上观察日月星辰的经纬,下观察山泽草木的条绪,所以知晓幽隐无形和显明有形的事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释文:宇宙间每个事物都有阴有阳,阴阳相互对立、转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继承阴阳变化之道,发扬光大以开创万物的就是善,道生成万物之后,事物也就具有了道的本性。仁爱的人发现道有仁的内容,就认为道为仁,智者发现道有智的内容就认为道为智。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离不开阴阳之道,每天都在应用,但他们自己并不知觉。
  (未完待续)
  修定寺唐塔旅游开发潜力大
  河南省安阳县地处中原,位于豫北北陲,西接太行余脉,东与山东相邻,北濒漳河与河北相望,南与汤阴县为邻洹河横贯其中,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纵贯南北,安李、石林铁路,安林、安濮公路横跨东西,环绕安阳市区,素有“豫北冲要,四省通衢”之称。
  安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底蕴厚重,源远流长。25000年前的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被郭沫若命名为“小南海文化”;有贯穿6000年文明史的安丰渔洋文化遗址。宝山灵泉寺素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灵泉寺万佛沟有“小龙门”之称,是全国最大的浮雕塔林;举世罕见的砖雕艺术珍品唐修定寺塔由“中华第一花塔”之称。有气魄宏伟的封建官僚大型府第国家4A级景区马氏庄园,有西门豹治邺处的西门大夫庙记碑。目前,全县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地上地下文物星罗棋布,遍及全县,是名副其实的文物旅游大县。
  修定寺唐塔位于安阳县磊口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平面为正方形,基座平面呈八角形,下为束腰须弥座,系单层叠檐舍利塔。原塔有台基、塔身、塔顶。通高20米。现存塔身,高9.30米,每面宽8.25米,四外壁全用模制的菱形、三角形、矩形及平行四边形等多重型制的高浮雕砖3775块嵌砌而成,面积300平方米。内容有人物、动物和花卉图案76种,不同图案和造型的雕砖89种,发掘和收集到的塔基雕砖30种,共计119种。雕砖的嵌砌技术独特,由雕砖背面制榫卯,与内壁素面砖犬牙交错,相互扣合牵拉;由雕砖的不同厚度呈榫卯,与内壁素面砖相嵌砌;有铁钉、铁片支托拉牵,使之固定。塔檐采用木骨与外挑花砖榫卯相套,位于塔顶中心固定。
  该塔所在的修定寺原名天诚寺,创建于北魏太和18年(公元494年,较少林寺早2年),北齐由大统法上法师改为合水寺,隋代易名修定寺。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天下闻名的修定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寺院,各地高僧云集于此,僧员多达五百人,每日晨钟暮鼓不绝于耳,隋唐以来,该寺长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清末寺庙俱毁,唯塔独存。
  修定寺塔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主要开发项目有天门殿、大佛殿、二佛殿、停车场、景区标志大门、露天佛像、修整水盆寺、塔林、住宿区、餐饮区,其它配套娱乐区,景区内步行道等,预计投资4400万元。                (安  贤)

论时刻的划分与应用
  中国古代对时辰的划分经常变动,宋朝时期分昼夜为100刻。明朝时期沿用宋制的时刻划分,一个时辰分为八大刻二小刻。上半时(初刻)分为;第一刻初初,第二刻次初一,第三刻次初二,第四刻次初三,小刻初四。下半时(正时)分为;第五刻正初,第六刻次正一,第七刻次正二,第八刻次正三,小刻正四。而到了清朝则由钦天监汤若望改成了96刻,每个时辰有八刻,其中前四刻称为上四刻,为初刻。分为一刻、二刻、三刻、四刻。后四刻成为下四刻,为正时,分称五刻、六刻、七刻、八刻。但细算下来差别并不大,因此后世命理学家一般以昼夜96刻为准。
  古代的这种分刻之法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借鉴和使用,我们可以按照周天子午流注周而复始类推之理把每个时辰分为十二刻:第一刻为子刻,第二刻为丑刻,第三刻为寅刻,第四刻为卯刻,第五刻为辰刻,第六刻为巳刻,第七刻为午刻,第八刻为未刻,第九刻为申刻,第十刻为酉刻,第十一刻为戌刻,第十二刻为亥刻,每十分钟为一刻。子刻上半时刻属上时,子刻下半时刻属今时。每昼夜划分为144刻,每个时辰有12刻,每刻10分钟。其中前四刻称为上四刻,为初时;中四刻称为正四刻,为正时;后四刻成为下四刻,为末时。十二时刻的划分使年月日时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之气更加明晰。
  地球公转三百六十度用完一个岁太极周期圈,二十四个节气每节气对应周天十五度,七十二侯气每侯对应五度。伴随着地球公转和自转,人体生命信息在春、夏、秋、冬季节中,所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不同,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之气对应之方位来设计规划建筑。在凡数九宫理论了解宇宙运行规律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后,可用翻卦理论充分发挥外形形体能场的作用;用辅星理论使先天水和后天水有情;用天星理论使星宿有依;用过路阴阳理论使乾兑艮离之方位要见水,坎坤震巽之方位要见砂;用三元理论于上元一白、二黑、三碧,中元四绿、五黄(前十年),使乾兑艮离之方位要见砂,坎坤震巽之方位要见水;中元五黄(后十年)、六白,下元七赤、八白、九紫,使乾兑艮离之方位要见水,坎坤震巽之方位要见砂。
  建筑的大门朝向用三合水法理论开生、旺、墓、养向外势消水,用地理五决之法收生养、冠带、临官、帝旺水,内势放水用八门放水水法理论,并合玄空城门诀法。外聚堂气用四势(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形势,建造坐山的角度及门窗的位置来纳乘生气,用玄空理论和天星卦气之法调整三元九运之气及星体分布之局。建造首选下卦收旺、生、进、辅水,不收衰、病、死、煞水,用旺山旺向、双星会向,忌用颠山倒水(上山下水)、双星会坐,如用必须地形山水有情符合卦理;次选替卦,因替卦即使是旺山旺向只旺当运,运过则衰,下卦左右4.5度为正向,也可取左右三度为正向,其轻重慎而用之。子午卯酉,乾坤艮巽为天元卦气,乙辛丁癸、寅申巳亥为人元卦气,辰戌丑未、甲丙庚壬为地元卦气。天元卦气、地元卦气、人元卦气可兼可不兼分辨要明确,不可驳杂,要一卦纯清,大空亡线小空亡线要不用或慎用,否则宫位不清卦理不明。周天度为360度共计三百八十四爻,每爻0.9375度,根据先天之位后天之生成数,如复卦用二爻变临卦,上卦先天之坤位后天为坎一,下卦先天之兑位后天为巽四,坎巽相加为后天生成数(5、10、15)之一,其间有108个爻位可用于分金坐度,其它276个爻位除特殊情况能用于分金坐度。要了解240分金与透地六十龙、120分金的关系,用好父母三般卦及七星打劫之法和五黄水法、零神水法。建筑形局可用八宅的静宅理论、动宅理论、变宅理论、化宅理论来布置,以符合建筑人文环境规划理论的要求而达到布局和谐的目的。
  风、气、声、光、电、磁、波等对人类居住环境有影响,在构造体背靠的坐山上,或左右低缺的地方植树以补砂、挡风、收气,借以调整温度、湿度。有些树种植在水口两边,用来收束水口。建筑物周围有物体尖角、垂直角,可在窗外或门外对着尖角或垂直角的方向种树、摆放花草及山石。对于正对大街或大道的住宅,可在门内、门外或相应的地方修建照壁或影壁,进行挡风隔气。八卦九宫不可受损、破坏、污秽及空缺,若损之需使类象原理用物品、符号、颜色等调理。气息止地(空气不循环的地方)可用空气循环的办法调配气流的流向。电磁波的干扰可用磁场正负极原理来消除。对缺水的地域筑塘蓄水,如果附近有河流,可采取开渠引水的方法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水湍急宜筑坎坝缓其急而留之,如“撞城反背”,可将河流改道,形成环抱护卫之状。各类改造要遵循“了解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设计要有均衡之美,动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韵律之美的理念。
  徐宪法
  周易文化源流与周易
  《周易》是中国历史上成书最早、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部经典,儒家把它与《诗》、《书》、《礼》、《乐》及《春秋》合称六经,居群经之首。黄老道家把《周易》、《道德经》和《庄子》列为三玄。经过三千多年来各个朝代的贤哲对《周易》智慧的研究和开拓,产生的易学,与易经和易传一起,化为一条文化长河,它涉及到宇宙的演化问题、宇宙的本体问题、宇宙存在的形态问题、天人关系问题等等,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
  一、周易文化源流
  相传《易》始于三皇。我们的祖先为了解决“空蒙天象、洪荒地险、紧迫人生”三件大事,通过观天察地,远取近取,在洪荒纪末,滋演纪初,天皇先灵氏,取天象以治人世而演《象坟》(坟指突出地面的丘陵岗垅),地皇后德氏,察地形以谋地利而演《形坟》,人皇居方氏,研气命以卫民生而演《气坟》。以上《三坟易》是用物体绳结符号代文作记。为《初坟》。
  经过漫长的历史,三皇将《初坟》传三帝,即昊帝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昊帝伏羲观天象,画八卦,推变易,造书契而续《象坟》;炎帝神农察地形,择土壤,播百谷而续《形坟》;黄帝轩辕惜民命,造居室,究医理而续《气坟》。三帝并用契文作记,成为具《易》之《中坟》。《中坟》再下传三王,即夏王大禹、商王成汤、商王大戊。夏王大禹因九年水患,为了循山导水,化《象坟》为《山坟·连山易》。商王成汤因七年旱灾,为考测地气庳润,种谷储粮备荒,就化为《气坟·归藏易》。商王大戊因桑谷生朝,本类兆形衣食祥瑞,意疑有灾,就化为《形坟·乾坤易》。
  据《周礼·太卜》记载古有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三易本质相通,具体有异。《连山》为夏易,《归藏》为商易,周文王在羑里城拘禁期间,发奋治学,演易八卦,64卦从此有了卦象、卦名和卦词,又经周公填写爻词、孔子叙易传,形成《周易》,现流传下来的仅有《周易》。
  什么是易?
  “易”字解释有多种。有的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有的说:“易,飞鸟形象也”。有的说:“易,即蜥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清代的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一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二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说明,“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而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有三个基本的要点:
  1.不易: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也有人叫它为“一团漆黑”。不论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变的本体。
  2.变易:《易》所说明的宇宙事物,是必变的,也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但这个变,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易》是否定突变的,因为一切突变的事情,实际上,内部的变化已由来久矣。
  3.简易:《易》是归纳法,将宇宙间的现象与人事,归而纳之为极简单的必然之理,称为简易。
  三易是什么?
  (一)《连山易》
  《连山易》用于夏代。《周礼注》称,“为先天神农之易”,《连山易》每两卦一重,以山的艮卦为首卦,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它是当时人们认识社会和生活,改造和了解自然的产物。
  (二)归藏易
  《归藏易》相传为黄帝所创,因黄帝为归藏氏而得名,用于商代,首卦为坤,也有说孔子之宋而得《坤乾》,《坤乾》读破音就成了《归藏》。汉郑玄:“〈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在近几年来,通过对甲骨文取得成果的研究,得出了殷墟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即是《归藏易》的典籍 。甲骨卜辞即是占卜的记录,这一类占到出土甲骨文的99%,其它的表谱、习作、记事刻辞只占1%,其中有几类还是为占卜服务的。甲骨上的易卦,主要以数字卦的方式出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现在出土甲骨文中,已发现有33个易卦。 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易经文化是殷商时期的主流文化。它涉及到了自然界和宇宙的方方面面知识,不但有代表当时最高文化顶峰的甲骨文化,而且包括自然界的风雷雨雪气象知识和宇宙间的日食月蚀星辰运行变化等。
  (三)《周易》
  《周易》为周文王、周公、孔子所作,从周流传至今。《周易》 一般又被称为《易经》。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周”是指“周而复始”的意思;还有人认为“周易”就是指的周朝。周朝被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以《周易》的“周”就是朝代的意思。
  何谓易学?
  易学是指汉代以来,研究《周易》经和传的学问。有的讲是对《周易》经和传所作的种种解释,称为“易学”。
  易学举例:
  宋朝朱熹写的《周易本义》,就是注解《周易》的著作,其中的注解就属于易学。
  再如王弼的《周易注》。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属于易学。
  (未完待续)
  学习先贤、祭祀周文王的圣地——汤阴羑里城
  羑里城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羑里城又称文王庙,其处有7米厚的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是3000年前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处,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此处也是文王据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圣地。故“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文王庙坐北朝南,始建年代失考。元代及明、清曾多次重修。现存古建筑多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近年来又重新恢复了部分殿、亭,现为周易博物馆。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
  羑里城主要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大殿、拜殿、演易台、洗心亭、玩占亭、吐儿冢,还有御碑、文王易碑、岣嵝碑等明、清碑碣十余通,古柏约40株。近年来,这里又竖起了许多海内外人士的捐资碑和数次国际周易学术会议纪念碑。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姬昌逝世12年后,其次子姬发率大军大败殷军,灭殷建周自称武王,尊谥父为文王。后人在羑里城修建文王庙,以纪念这位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景区内的八卦阵迷宫,完全按照八卦阵图所建。
  (选自《中国天气网》)
  周文王简介
  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公元前1056年)享年97岁。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黄帝轩辕氏的后裔。传说古公亶父见少子季历和昌贤德,想传位给他们,季历的两兄太伯、仲雍为让位奔于荆蛮。古公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传西伯在位时已为灭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军国大计。 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周人谥西伯为文王……
  文王建国于岐山下,建都丰邑,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其根据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发明了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 《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记载他享国50(约前1105年——前1056年在位)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
  周文王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
  瞻仰英雄、休闲旅游好去处——汤阴岳飞庙
  汤阴岳飞故里“宋岳忠武王庙”,原名精忠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时间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余平方米,六进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间 。其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其规模仅次于杭州岳飞墓庙。
  庙坐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临街大门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翘。坊之正中阳镌明孝宗朱祐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字高1.8米,遒劲端庄,格外醒目,过精忠坊为山门,坐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上书“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明柱上嵌有当代文学家魏巍撰书的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两侧还有一副楹联:蓬头垢面跪当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坐上,看看今日将军."山门对面为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前石阶下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五奸党铁铸跪像呈被镇压之势。
  拾级入庙,古柏苍劲,碑碣林立,东有肃瞻亭,西有觐光亭,仪门前两道高大的碑墙把这里辟作东西两个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东曰“肃瞻”,西曰“觐光”。在林立的碑刻中,有明、清帝王谒庙诗篇,有名代重修扩建古庙胜迹的记实,更多的是历代文人学士颂扬英雄的诗词歌赋。尚存近200块。穿过御碑亭,便是岳庙之主体建筑——正殿。该殿面阔五间18.30米。进深三间11.60米,斗拱型制为五踩重翘重昂,硬山式建筑,高10米。体态稳重,气势恢宏。殿门楣上悬有五块巨匾,分别是“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其中“百战神威”和“忠灵未泯”为清帝光绪和太后慈禧所题。正殿中央为岳飞彩塑坐像,高丈余,英武魁伟,正气凛凛。上悬“还我河山”贴金巨匾。坐像两侧镶嵌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四周墙上,悬挂着国内现代著名书画家颂扬岳飞的书画墨宝。大殿两侧的东西庑中,为岳飞史迹陈列室。
  大殿后院,是寝殿、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三代祠等。寝殿上方悬有现代著名书法家商向前、沈鹏等题写的匾额和魏传统等的楹联,内陈列着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有刻石一百四十余方。
  (选自百度百科)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今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南宋抗金名将。从小拜周同习武,16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20年的戎马生涯。坚主抗金,多次打败金军,屡建奇功。曾四次举兵北伐。绍兴十年(1140年),出师中原,收复郑州、洛阳等失地,大破金兵于郾城,正欲乘胜北进,被赵构、秦桧逼令班师,解除兵权,授任枢密副使,不久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谋反,下狱。
  岳飞生平大事记
  1103年3月24日出生。
  宣和四年(1122)20岁岳飞拜著名击枪手陈广学艺,没有多久,岳飞的击枪技艺,就在全县领先。是年,宋王朝和从北方崛起的金国订立“海上之盟”,相约联合攻辽,欲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其时朝廷命在河北招募“敢战士”,岳飞应募从军,任小队长,参加征辽之役。但不久,因奔父丧,离队返乡守孝。
  靖康元年(1126)相州投刘浩军。
  1127年1月下旬成为宗泽的部将。
  天会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受令改隶黄潜善。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充中军统领。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被宗泽升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建炎二年岁末,返回开封。
  建炎四年(1130)进驻宜兴。
  绍兴四年(1134),岳飞自江州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被杀,时年三十九岁。
  淳熙五年(1178),谥武穆。
  满江红·岳飞(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手机:15903722568(安阳)
邮箱:zhdjwh@163.com 906743692@qq.com    办公地址:安阳市文峰区凯旋大厦7楼707号
CopyRight © 乾坤周易文化研究院